张帆,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智能计算系统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DSC)副总工。2013年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部队拔尖人才培养对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专委某新一代超算总师助理,装发某计划前沿技术研究论证专家。长期专注基于变结构计算的高效能、高性能和高安全计算架构理论探索与技术创新。累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或课题9项,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14项,获国拨经费支持近3亿元,主持完成世界上首台/套拟态智能计算、拟态大数据计算和拟态防御装备共7款;主持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申请专利61项,获授权46项(PCT专利3项),发表论文68篇,编写专著/教材12部,攥写国家和军队级战略咨询报告15份。主持创建复旦大学领域专用协同计算方向和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智能计算系统实验室。研究成果入选中国工程院新质生产力备选清单、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十大全球工程前沿”。
研究方向:
领域专用软硬件协同计算(拟态计算MC)、内生安全(拟态防御CMD)、软件定义晶上系统(SDSoW)
代表性科研项目:
[1] 开放环境下的内生安全多智能体系统研制及示范应用,紫金山实验室/重点项目,202501-202612,经费:4930万,项目负责人
[2] 动态可伸缩的拟态计算系统及构建方法,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03-202602,经费:11730万,项目负责人
[3] 拟态仿真子系统,国家专委十四五某超算,202303-202612,经费:7857万,项目负责人
[4] 内生安全高效能数据中心,紫金山实验室/重点项目,202101-202312,经费:4900万,项目负责人
[5] 56G Serders IP研究,军委科技委/某计划重点项目,202008-202308,经费:300万,课题负责人
[6] 网络空间拟态安全异构冗余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01-201912,经费:75.6万,项目负责人
代表性科研奖项:
[1] 2023年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省部二等奖,“电力系统网络安全内生免疫关键技术及应用”,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序2)
[2] 2021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省部二等奖,“基于拟态构造的内生安全存储系统研发与应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序1)
[3] 2020年第一届“创新杯”国防科技创新大赛技术创新组第二名,省部一等奖,“基于芯粒的晶圆集成系统SoW”,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序6)
[4] 2018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国家大数据产业示范项目,“高可信高效能通用拟态大数据平台”,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序1)
[5] 2017年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省部二等奖,“基于软件定义的可重构信息处理平台”,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序1)
[6] 2015年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省部一等奖,“实时多路声纹参数提取及识别系统”,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序5)
[7] 2015年科学技术进步奖,郑州市特等奖,“实时多路声纹参数提取及识别系统,郑州市人民政府(序5)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Fan Zhang, Xi Chen, Wei Huang, et al. Harnessing dynamic heterogeneous redundancy to empower deep learning safety and security[J]. Security and Safety, 2024. (卓越期刊行动计划)
[2] Li Chen, Fan Zhang*, Guangwei Xie, Yanzhao Gao, Xiaofeng Qi, Mingqian Sun. S3Det: A Fast Object Detector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s based on Analog-Spiking Neural Network Conversion.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24. (JCR Q2,CCF C)
[3] 李天阳,张帆*,王松,等.基于FPGA的卷积神经网络和视觉Transformer通用加速器[J].电子与信息学报,2024,46(06):2663-2672. (EI,中文核心)
[4] Li T, Zhang F*, Fan X, et al. Unified accelerator for attention and convolution in inference based on FPGA[C]//2023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SCAS). IEEE, 2023: 1-5. (CCF C)
[5] 陈立,张帆*,郭威,等.面向遥感图像的多阶段特征融合目标检测方法[J].电子学报,2023,51(12):3520-3528. (EI,中文核心)
[6] 黄赟,张帆*,郭威,等.一种基于数据标准差的卷积神经网络量化方法[J].电子学报,2023,51(03):639-647. (EI,中文核心)
[7] 陈立,张帆*,郭威,等.基于级联式逆残差网络的遥感图像轻量目标检测算法[J].电子学报,2023,51(09):2588-2597. (EI,中文核心)
[8] 张帆,黄赟*,方子茁,等.卷积神经网络的损失最小训练后参数量化方法[J].通信学报,2022,43(04):114-122. (EI,中文核心)
[9] 高琛,张帆*,高彦钊.利用数据稀疏性的LSTM加速器设计[J].电子学报,2021,49(02):209-215. (EI,中文核心)
[10] Tianyang Li, Fan Zhang*, Wei Guo, et al. A Survey: FPGA‐Based Dynamic Scheduling of Hardware Tasks[J].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2021, 30(6): 991-1007. (JCR Q3)
[11] Zhaoqi Wu, Jin Wei, Fan Zhang*, et al. MDLB: a metadata dynamic load balancing mechanism based on reinforcement learning[J].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20, 21(7): 1034-1046. (JCR Q2,CCF C)
[11] Chen L, Zhang F*, Guo W, et al. SFTN: Fast object detection for aerial images[J]. IET Image Processing, 2023, 17(13): 3897-3907. JCR Q3,CCF C
代表性专利:
[1] 张帆(第一发明人),一种适用于拟态环境的日志处理方法及系统,ZL202010212962.9,20230718
[2] 张帆(第一发明人),一种拟态数据库的SQL转译方法和系统,ZL202110815162.0,20230228
[3] 张帆(第一发明人),一种基于拟态构造的云管理平台构建方法,ZL201910716371.2,20220510
[4] 张帆(第一发明人),一种基于拟态构造的分布式存储构建方法,ZL201910716372.7,20220510
[5] 张帆(第一发明人),用于防御网络攻击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元服务结构、构建方法及系统架构,ZL201910344751.8,20220422
[6] 张帆(第一发明人),可重构系统及其构建方法,ZL201410081876.3,20170412
[7] 张帆(第一发明人),一种数据计算节点的生成装置,ZL201310307178.6,20160127
[8] 张帆(第三发明人),一种基于输出裁决的负反馈控制方法及系统,US11575710B2,20230207 (PCT专利,美国)
[9] 张帆(第三发明人),一种基于输出裁决的负反馈控制方法及系统,EP3468102B1,20211201 (PCT专利,欧洲)
[10] 张帆(第三发明人),一种服务功能与结构表征不确定的软硬件装置及其调度方法,9954885,20180424 (PCT专利,美国)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网络空间内生安全技术与产业发展联盟第一/二届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IEEE PES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安全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公安部大数据治理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内生安全委员会委员、新疆网信智库专家成员、“绿盟公益基金-教育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委员、《信息安全研究》期刊编委、《信息网络安全》期刊审稿专家等。
教学:
本科生课程: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基础(AIE631001),2024-2025学年2学期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ffzhang@fudan.edu.cn
办公室:复旦大学邯郸校区计算中心B319
关于招生与人才培养:
【长期招收优秀博士后、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优秀本科实习生】
博士后是青年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团队始终将其作为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进行培养。优秀博士后可以通过相关的人才计划,进入正式教师系列,快速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本人及所带领的智能计算导师组团队,每年在复旦大学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10名,要求申请者对学术研究有一定的兴趣,并具备扎实的编程能力、数学基础和英语水平。有计算机、微电子、电子信息、应用数学类专业背景的为宜。
同时,热烈欢迎优秀的本科生加入研究团队,参与前沿学术研究,发表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积极参加学科竞赛争取获奖,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或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欢迎感兴趣的同学邮件联系,请附个人简历&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