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网络空间共性安全技术研讨会 | 中国工程院蒋昌俊院士:方舱计算

发布者:仇韵舒发布时间:2022-11-15浏览次数:359

图片

10月30日,中国工程院蒋昌俊院士在第二届网络空间共性安全技术研讨会上作“方舱计算”主题报告。

随着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新应用层出不穷,新业态蓬勃发展,对业务系统的敏捷构造和持续运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以上问题,蒋院士在本次会议中介绍了一种新的计算模式:方舱计算。所谓方舱计算,是通过网络访问的,面向IT任务全生命周期的跨域资源配置和协同的计算集成环境,其核心是“方舱专用机动、资源跨域伸缩、系统运维自治”。

图片

蒋院士在报告中分享了方舱计算系统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方舱计算系统主要由方舱生成与管理系统、跨域资源管理系统、虚拟数据中心系统和若干网关(方舱网关、虚拟数据中心网关、跨域资源网关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方舱生成与管理系统通过跨域资源网关从跨域资源管理系统获取到跨域资源目录信息,同时通过虚拟数据中心网关,从虚拟数据中心系统获取到所需的数据资源分布信息。方舱生成与管理系统根据用户的需求信息,结合跨域资源目录与数据资源分布图,进行资源分配,并生成方舱的资源需求清单。

方舱生成与管理系统将生成的资源需求清单提交给跨域资源管理系统,跨域资源管理系统向各资源域中心发出资源请求,由各资源域中心实施具体物理资源配置。等所有的资源配置都完成后,跨域资源管理系统向方舱生成与管理系统返回方舱资源配置信息,完成方舱资源分配与配置。进而,用户根据业务需要,在配置的资源上进行方舱具体业务计算环境的搭建,并自主进行业务。

图片

运行方舱的计算任务完成后,方舱用户可通过方舱生成与管理系统关闭所生成的方舱,一旦用户决定撤销方舱,方舱生成与管理系统会通过跨域资源管理系统将所申请的资源全部返还给各资源提供方,完成方舱资源的释放。

在报告的最后,蒋院士对方舱计算及其后续工作进行了总结,方舱计算本质是针对网络环境下的业务对于自身敏捷构造需求和外部大数据应用需求所设计的新的计算模式和解决方案。相较于网格计算、虚拟组织、云计算、边缘计算等计算模式,方舱计算实现了机动性与定制性的统一、数据资源与物理资源的统筹以及跨域资源的优化协同。后续,蒋院士团队将会对方舱计算模式进一步细化和优化,以支特细分领域和不同业务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同时,将研发实现方舱计算的各类系统,实现方舱的按需搭建、资源配置与动态消亡,并在网络金融、O2O、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示范性应用。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