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全球6G技术大会”召开之际,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邬江兴院士接受C114专访时指出,6G作为面向2030年后的智能网联基础设施支撑技术,需要变革移动通信领域基本发展模式,开辟支持多目标可持续协同发展的新范式,提供演进与变革可共生共存的多模态网络新环境,打造具备广义功能安全特性的智联网络新底座。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6G将改变世界!邬江兴院士表示,6G技术要想更好地使能智慧世界,必须有明确清晰的发展愿景。6G作为面向2030年之后智能网联基础设施重要支撑技术,不能再继续走追求覆盖、带宽、延迟等单项技术指标跃升的道路,必须探索和开辟技术性能、成本投入、能源消耗、安全可靠、持续高效等多目标可持续协同发展的新范式。
邬江兴院士指出,事实上,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欧洲和日本,在所发布的6G愿景中,都强调将通信、安全、能耗、服务、效益等多个目标同步提升和优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面向NextG网络系统发起RINGS项目计划,强调发展网络弹性,包括安全性、适应性、自主性和可靠性等。欧盟6G旗舰项目Hexa-X确定的主要研究挑战中包括智能连接、多网聚合、可持续性,以及网络运营弹性和安全性等。我国IMT-2030(6G)推进组2021年发布的《6G网络架构愿景与关键技术展望》《6G网络安全愿景技术研究报告》等系列白皮书,提出了智慧内生、安全弹性自治、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等总体愿景。
邬江兴院士认为,6G将融合IT、CT、OT、DT、ST和AI等多领域、多方面理论与技术,体系化考虑底层智联网络与上层智能应用服务关系,科学融合使用计算、存储、网络、接入、传输等分布式多元化资源,变革依赖少数标志性接入技术“裸奔”、网络与业务“解耦”、基于先验知识的“补丁”式安全措施等传统发展范式,为构建具有内生安全功能特质的弹性化、可信赖、可扩展的6G基础设施提供理论和技术供给。
邬江兴院士提出,我国6G技术研究应继续保持在内生安全、多模态网络等技术上的优势,加快推进新技术落地工作,学术和产业界应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加大与ITU、3GPP等移动信息领域国际标准组织和平台的合作,为标准制定布好局,同时要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为我国能够引领6G发展积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