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院士在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的讲座“我国算力现状和发展趋势”顺利举办。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邬江兴院士、大数据研究院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通过线上会议、多地连接的形式共同参加了本次讲座。本次会议由薛向阳教授主持。
郑纬民院士首先介绍了我们已经进入了算力时代,算力时代的目标是完成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的基础设施化。在算力时代,超级计算机在科学、国防、工程和商业等领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后,郑纬民院士就三种当前最典型的算力场景:传统数值超算系统(HPC)、AI算力系统(AI)和大数据处理系统(BigData),和对应的三类计算系统的不同结构进行了介绍。郑纬民院士详细分析了上述三类算力在我国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HPC+AI+BigData融合的需求和可能性。此外,郑纬民院士还分析了中美两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从国际竞争的角度,就我国算力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和国际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对中国的“东数西算”战略进行了分析。
最后,郑纬民院士总结了我国进一步发展算力的挑战:国产超算平台框架多,应用移植和调优工作量大;国产超算平台支持复杂应用全流程计算的能力亟待改善;美国定向打击我国人工智能企业,面临巨大卡脖子风险。同时,郑纬民教授也给出了相对应的建议:加强跨平台编译优化平台的研究和建设;加强国产超算HPDA系统软件的研发;建议定义自主人工智能产品,出台措施鼓励行业加速使用加强HPC、 Al和Data三类计算系统融合的研发。
讲座结束后,郑纬民院士和大数据研究院的师生就结构融合与领域专用的关系、如何开发紧跟国际快速发展的系统和算法等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并为大家提供了更高维度的思路启发。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长邬江兴院士对郑纬民院士讲座的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矛盾开始逼近了计算机的基础理论极限、物理极限和空间极限,针对这些挑战,我们要研究新型的计算范式,并关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管理、安全和隐私问题,以获得高性能和安全可靠的处理效果。郑院士的讲座,让我们大家开拓了视野、扩展了思路,也对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今后的选题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
郑纬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和系统研究。在高性能存储系统领域,提出可扩展的存储系统结构及轻量并行的扩展机制,发展了存储系统扩展性理论与方法,率先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网络存储系统;提出高容错纠删码轻量编码方法及数据快速自愈模型,拓展了存储可靠性的技术思路。在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在国内率先研制并成功应用集群架构高性能计算机。在大规模并行算法与应用方面,在国产神威太湖之光上研制的极大规模天气预报应用获得ACM在计算扩展性方面的Gordon Bell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