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上午,2019年度复旦大学碳排放与环境大数据研究所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子彬院顺利召开。复旦大学副校长张人禾、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副主任傅晓出席,来自长三角区域的政府代表、企业代表和兄弟学校的杰青代表、碳排放与环境大数据研究所的主要领导,共100余人参加了本次年度研讨会及专题论坛活动。
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碳排放与环境大数据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张人禾为年会致了精彩的开幕辞,回顾了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学院的学科建设情况和碳排放与环境大数据研究所在成立三年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对研究所未来的发展表达了殷切希望。
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碳排放与环境大数据研究所所长、国家杰青吴力波教授代表碳排放与环境大数据研究所做了详细的年度工作汇报,向与会者展示了三年来碳排放与环境大数据研究所的成绩单,利用全球船舶AIS数据、各类遥感数据、污染物普查数据以及各类统计数据,构建了全球、全国、地区、城市和企业等不同维度的碳排放、能源与环境生态数据库。基于这些数据库,研究所编制了各类污染物排放清单,同时结合大数据分析方法,对碳减排潜力、排放的健康社会效应、减排协同效应以及未来气候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P、EST等国际权威期刊。在咨政方面,研究所的“中国煤炭流向与碳排放时空数据库”实质性的支撑了第三次国家信息通报和国家煤炭排放清单的研究与编制;在国际影响力方面,研究所主要负责人目前正在参与包括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IMO第四次全球船舶气体评估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报告撰写工作,极大提升了本研究所的国际影响力。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副主任傅晓、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伏晴艳、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委吕利清、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温宗国教授、南京大学张炳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何贤强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耿涌教授在年会上分别就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环境大数据智能监测应用、全区气候变化卫星监测、工业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公共参与、近海碳通量卫星遥感、非化石能源减排目标等主题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赢得了全场听众阵阵热烈掌声。
同时,年会下午开设了3个分论坛,分别聚焦“能源流向与绿色港航”“能源环境政策”“大气、海洋和环境”3大主题开展了深入的学术研讨。
【分论坛一】
主题分论坛“能源流向与绿色港航”延续了上午主论坛的热烈氛围,在复旦大学子彬院205会议室顺利召开,复旦大学碳排放与环境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潘克西主持了主题报告分享环节,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张艳主持了圆桌讨论环节,共计11位来自长三角区域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学者为论坛奉献了精彩的主题报告,10位富有经验的领导和专家在圆桌讨论环节对主题报告进行了点评并为论坛提供了非常专业的建议。
针对能源变革与展望话题,美国ENGIE中国公司执行副总裁刘恒伟先生从全球视角展示了世界能源变革的五大趋势。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贺定超先生从能源革命的思路剖析了中国煤炭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海联合非常规能源研究中心理事长周晓莱女士分享了中国页岩气的创新发展历程。钢联能化副总裁廖娜女士揭示了能源转型对运输燃料的挑战。
针对长三角航运一体化话题,上海组合港管委办航运服务处处长杨立新先生和上海市交通委航运处副处长屠伟峰先生站在战略高度勾勒了航运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和综合交通体系优化的蓝图。中船集团第十一研究所高工严青女士和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高工沈寅先生则从学术的角度分析了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航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
针对长三角能源一体化话题,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规划统计部前期处处长张啸虎先生、上海燃气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高工马迎秋女士、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高工吕正先生以专业的视角分别分享了电力、燃气、氢能的长三角一体化路径。
最后,上海市统计局能源处副处长黄德马先生、浙江省能源局邓银秋先生、中石化燃料油销售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朱依文女士、石油天然气销售东部分公司总经理侯创业先生、龙源电力集团(上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劲涛先生、上海燃气信息中心副主任戚小虎先生、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奚炜先生参与了热烈的圆桌讨论环节,将本次论坛推向高潮。
尽管本次论坛时间从原定下午5:00结束推迟到了6:30结束,但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意犹未尽,期盼明年论坛会更加精彩。
【分论坛二】
主题分论坛“能源环境政策:数据平台与建模分析”于逸夫科技楼顺利举行。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徐鹤教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科技处赵健植副处长、中科院战略咨询院研究员刘宇、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邵一平副所长、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戴瀚程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王博、香港城市大学助理教授董亮等专家学者和领导参加了分论坛。复旦大学碳排放与环境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马蔚纯主持了分论坛的研讨。
徐鹤教授主要介绍了基于空间管控的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方面的进展。刘宇研究员以湖北碳交易市场为例,基于多区域CGE模型,分析了碳交易市场的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估。戴瀚程研究员介绍了环境与气候政策的综合评估方面的IMED模型。邵一平副所长和赵健植副处长,分享了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方面的进展情况和上海市十四五生态环境科技规划的主要思路。王博副教授和董亮助理教授,分别以《Mixed data driven decision making in demand response management: evidence from large scale controlled trials》和《Applying frontier knowledge of individual ecology to develop sustainable and smart cities》为题,作了主题汇报。研讨会提问积极,讨论热烈,气氛活跃。
【分论坛三】
主题分论坛“大气、海洋和环境:空天海大数据及应用”于逸夫科技楼成功举办。论坛瞄准当前大气、海洋和环境学科多源立体观测和模拟的前沿技术和科学问题,就上海环境气象观测、云-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台风精细结构观测、上海市温室气体观测、极端天气研究以及气候模式应用等6个研究展开分享和讨论,充分体现了空天海大数据应用及多学科交叉交流的思想。论坛由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王桂华教授和航天704所激光遥感技术研究室宋长波研究员主持。
本分论坛由复旦大学碳排放与环境大数据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系主办。大气与海洋科学系自2018年4月成立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现有教职工33人,其中全职教学、科研人员共25人(含12位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其中2位中科院院士),研究方向涵盖天气、气候、海洋和大气环境等领域。研究所与系双方联合,就大气、海洋与环境等问题共同开展大数据研究。